英花村:綠色理念帶來打鐵古村新氣象
塘村鎮英花村因鍛造產業興旺,村域經濟發達而在90年代被評為省級“紅旗村”,可在21世紀初期卻一度低迷。近年來,英花村人用技術創新作為鍛造發展的新動能,用綠色發展理念走產業振興的崛起之路,給這個沉淪多年的打鐵古村帶來新氣象。
10月28日,正是重陽佳節,英花村鑼鼓喧天、一片歡騰。一場題為“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歡慶九九重陽節”的文藝匯演正在火熱進行。
+實況:
不忘初心向前進,共產黨是指路燈,習總書記抓黨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演出結束后,老人們領著晚輩年輕企業家贊助的“孝心款”陸續走出了禮堂。村支部書記周維新帶領記者走進英花村的大街小巷,見證這幾年英花村的巨變。
寬闊的健身廣場、綠樹成蔭的馬路、隨處可見的文明標語、悠閑自得的英花村民,無論走到哪里,都是一派文明和諧、生態宜居的新氣象。在英花社區居民委員會,“郴州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單位”、“省級衛生村”、“市級衛生村”等榮譽證書掛了滿滿一墻。
英花村是我縣鍛造產業的發源地,村民世代以手工打鐵為生,“家家點火、戶戶冒煙,前庭門店、后院工廠”的家庭式作坊曾興盛一時。改革開放之后,英花村人積極引進空氣錘,逐步從繁重、效率低下的手工打鐵中解脫出來,實現了從傳統手工到機械化作業的轉變。
同期:英花村黨支部書記周維新
我們英花村歷史以來就是人多地少,主要依靠傳統的手工打鐵過日子,生活非常的艱苦,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國農民得到了如沐春風,很多有經濟頭腦的人也辦起自己的私人企業和產業從此走向了慢慢的致富道路。
可是隨著2008年全球經濟發展放緩,英花村鍛鑄造企業粗放式生產經營的產品,因科技含量不高而缺乏銷路,鍛鑄造產業發展一度停滯不前。
“窮”則思變,英花村人發揚祖輩敢為人先的“打鐵精神”,主動尋找發展途徑:主動淘汰落后的機械設備和生產工藝,積極引進沖床、拋丸、機加工等高精鍛鑄設備,通過自主研發、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途徑,提升核心技術優勢,用綠色發展理念促進傳統鍛鑄造產業提檔升級。特別是十九大報告中更加旗幟鮮明的提出要加大創新力度,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讓村里的企業主更加有信心。
在嘉禾縣英達合金鑄造有限公司,公司生產的鑄鐵風扇配件、金屬耐磨材料整齊地堆放在倉庫。3000平的生產車間、穿戴規范的生產工人,醒目的規章制度,現代化的生產設備,一幅秩序井然的生產圖景。企業負責人周圣仁告訴我們,為了積極響應中央環保督查要求,他們早已拆下傳統的沖天爐,換上了節能環保的電爐。
同期:嘉禾縣英達合金鑄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圣仁
因為現在環保這么搞一下,很多沒有辦公室沒有營業執照的全部取消。環保這樣,我們創新,現在做出來,產量一個月比一個月高。
同期:嘉禾縣英達合金鑄造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賢展
“十九大的完勝閉幕,國家領導對于中小企業的主導與創新大力地支持,對于我們公司來說,我們工廠來說,確實是一個很興奮的消息。我們會大力地搞科研、創新、引進人才、引進一些新設備來主導我們所有企業的市場。這就是我們的規劃與目的,與時俱進!”
同樣,在郴州市遠景重工鑄造有限公司,車間內施工人員正在熱火朝天地安裝高端碎石機。他生產的礦山設備及耐磨鑄件已遠銷印尼、南非、馬來西亞、英國等30多個國家。
郴州市遠景重工鑄造有限公司 周柏平
現在我們引進了新設備,大膽創新,實現了無塵加工技術,一個人操作只需三天就可以高質量無差距地高質量搞定,既環保又有效率。所以,唯有創新,才能發展未來。
目前,英花村鍛鑄造規模企業40余家,年銷售收入近1.9億元。其中“湘江工具”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湖南省中興工具有限公司被湖南省政府評定為科技創新級企業。英花村人正在國家政策的沐浴下、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導下,逐步過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幸福生活。
同期:英花村黨支部書記周維新
“現在我們落實貫徹習總書記的戰略要求,把我們的鍛造產業辦得更興旺,從此我們把生態環境、把我們的家鄉建立得更加美好!”